“动力电池产业新赛道探索” 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专业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日期时间:2023-06-20 返回列表

      6月16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承办的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专业平行论坛——动力电池产业新赛道探索论坛成功举办。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动力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促进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提升。


      孙逢春院士为本次论坛致辞,致辞指出当前动力电池的新赛道有动力电池的智能化、高性能、高安全,电池大数据和溯源平台,通过云端分析数据进行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安全预警分析等。希望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动力电池的新赛道上实现更多的突破及飞跃式发展。


      随后,五位行业专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01——

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实践

      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在《创新驱动绿色协同为全球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的演讲中,重点展现了宁德时代的创新实践和阶段性成果,包括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NP技术、EVOGO换电等,并介绍了宁德时代打造的全球锂电行业首家零碳工厂的运行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久春在《动力电池安全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及展望》的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云-车-地”融合的电池安全评估体系和多时间尺度、多维度电池性能与安全综合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电池安全诊断技术原理与在用动力电池系统容量估计策略等核心技术。姜教授指出,电-热-力-气-超声多物理场传感与无损检测技术与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安全分级与预警技术是未来发展两大方向。


      赣锋锂业技术中心总经理彭爱平在《固态动力锂电池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演讲中,系统呈现了固态锂电池的性能、优势以及发展现状,介绍了赣锋锂业在固态锂电池方向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指出全固态锂电池短期内规模化应用存在挑战,高比能固液混合动力锂电池近年有望逐步进入商业化,且随着规模化推广应用,固液混合固态锂电池成本将逐步降低。


——02——

电池材料的现状与趋势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硅氧产品线总经理庞春雷在《动力电池技术产业赛道探索》的演讲中总结道,在材料端高镍正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是主流路线;在电芯端新型电池体系如固态电池方向是主流,其中Li-C复合的电极材料是重要开发方向,Li-C复合材料的应用会进一步加速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氟化物等新型正极材料的发展;在设计端,整车一体化及其他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压榨能量密度提升空间。


      新宙邦电池事业部副总经理钱韫娴在《高性能电解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演讲中,详细分析了高性能电解液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专利规避、低成本、宽温域、高安全等,指出下一代电解液发展方向有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无钴体系,并进一步介绍了新宙邦电解液解决方案。


——03——

储能产业发展下的汽车新机遇

      最后,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伟担任主持,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深圳能源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胡斌、赣锋锂业技术中心总经理彭爱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李宝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晓光五位嘉宾共聚一堂,共话“储能产业发展下的汽车新机遇”。


【1】新型储能未来3-5年的新技术与新方向

      孟祥峰董助指出,锂电池储能占新型储能约94%,发展前景广阔。全球锂资源储备量能够完全支撑全球汽车电动化和储能发展需求,另外随着储能系统级的安全防护技术突破,制约储能发展的安全问题也将实现有效解决。

      杨晓光教授表示,安全是新型储能最重要的问题,要从电池本体和运维两个层级提升电池安全性,要尽量减少甚至消除电池内部不稳定材料的使用。


【2】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路径

      李宝华教授指出,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原材料成本低、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有待提高,钠电池体系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逐渐完善,未来可以代替部分低速电动车锂电池,其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储能。

      孟祥峰董助谈到,钠电池从产业化初期就有比较高的起点,但并不是代替锂电池,而是两者形成补充。现阶段,由于钠电池的供应链体系尚未健全,钠电池的成本竞争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

      杨晓光教授表示,钠电池不会存在像碳酸锂等价格起伏大的情况,但是作为新兴技术,其降本还是需要全产业的共同努力。钠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如何同磷酸铁锂竞争,负极材料使用的硬碳如何同石墨竞争,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面对的挑战。

【3】车网互动

      胡斌院长谈到,从发展前景来看,通过充分运用车网互动,用户侧对尖峰负荷的调节能力或能达到15%,而目前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调节能力仅在5%左右。因此,车网互动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从产业参与者来看,在政府端,政府高度重视车网互动,目前深圳市已开展相关项目;对车企而言,推广车网互动缺乏基本动力,一方面技术上还存在如何解决电池寿命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销售上如何调整质保体系也是有待考虑的问题;对电网而言,当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式储能接入智能电网,还有很多工作要完善,例如虚拟电厂、交易体系的调整;对用户来说,里程焦虑和能否盈利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李宝华教授认为,针对车网互动,未来的商业模式也应该进行调整和探索。例如,消费者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可能非个人所有,而是国网、南网等电力企业或者电池企业所有。总的来说,车电互动能够充分利用锂电池资源,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更好服务于“3060”目标。


      在王文伟院长的主持下,五位嘉宾还围绕储能电站、电池回收等议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为现场观众带来前沿深刻的观点分享。



论坛回放